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走進催眠,探尋奧秘——伟德国际BETVlCTOR開展心理咨詢專業催眠科普講座

【來源: | 發布日期:2023-09-24 】

 

根據伟德国际BETVlCTOR與東北師範大學簽署的《心理咨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橫向合作項目,為進一步推動雙高建設項目,2023年9月22日下午,東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郭娟在實踐樓階梯教室為我校心理咨詢專業百餘師生開展催眠主題講座。郭娟老師有着豐富的咨詢經驗,擅長催眠、認知行為療法、辯證行為療法、叙事療法等多種心理咨詢技術。

催眠在大衆眼裡是一個神秘的女子,她輕輕一揮手便能讓人全盤托出,但是催眠真的是這樣嗎?郭娟老師用生活化具體化的樸實語言,舉例生活中聽到一首歌,看到一個物,從而喚起的情緒也是催眠現象。将催眠這一抽象概念通過形象舉例與生活結合,化抽象為具體,為在座同學撥雲開霧,輕輕敲開催眠神秘的大門,解讀催眠背後的神奇奧秘。

郭娟老師從催眠的生理角度闡述催眠這一技術的科學性、可操作性。來訪者的杏仁核、大腦皮層、腦幹在過去不良環境下的激活延續到了現在生活中相似刺激中,産生負面反應,這時催眠應利用潛意識與器官對話,植入積極想法,從而切斷這種不良激活。人的意識力量往往易被大衆低估,而催眠正是對此錯誤觀念的有力反擊。

催眠有着悠久的曆史,中國古代的“祝由術”“薩滿”,西方世界的“占星術”,皆與暗示有關,而暗示是催眠的一種關鍵方式。18世紀中葉維也納醫生麥斯麥爾提出“動物磁氣流體學說”,催眠術科學嫩芽在麥斯麥爾筆下悄然萌發,如今通過郭娟老師讓我們有幸能窺見蒼天大樹的一條枝丫。

催眠能讀心嗎?能讓被催眠者任人擺布嗎?這些都是大衆對于催眠的誤區,催眠是催眠師與來訪者合作,激發來訪者自我力量和掌控感。他們之間是合作關系而非支配,隻要來訪者不想,催眠師就無法進行下去。這裡郭娟老師着重談到“阻抗”與“個案概念化”的處理案例,為專業學生提供參考和借鑒。

在郭娟老師溫柔的語言中,講座也接近尾聲,這次講座不僅讓我們走進了催眠的世界,也讓我們有幸能了解郭娟老師處理實際問題的邏輯角度,在講催眠也在講生活,這是一場知識的講座,也是一次對于人生的探讨。我們是不是也在不經意間對自己進行了“催眠”呢?不過卻是“我不行”“我不敢”這樣的負面強化。人生漫長又充滿無盡的變數,為何要自我設限?

臨床應用離不開理論學習,心理咨詢是一份助人自助且任重道遠,關乎人類福祉的學科,心理咨詢專業的師生将為此共同努力,履踐緻遠。

 

心理青工教研室

Baidu
sogou